蘇州相城,沖起來了。
11月1日,2024蘇州相城國際經貿懇談周開幕式舉行,總投資超420億元的121個項目現場簽約,現代化新城區再添發展新動能;湖南大學蘇州研究院整車能量流測控與數字孿生設計中心、中國創造學會科創產業促進專業委員會揭牌落戶,進一步促進了優質資源要素充分涌流。
10月7日,也就是國慶假期最后一天,相城區召開“沖刺四季度,決勝收官戰”動員大會,要求切實增強使命感、緊迫感、責任感,拼搏四季度、決戰全年度。9月底舉行的相城區委全會上同樣釋放出“拼”的信號,提出要堅決扛起走在前、作示范的責任擔當,努力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貢獻更多相城經驗、相城方案。
相城建區于2001年,是位于蘇州主城區北側的新興城區。京滬高鐵穿境而過,從位于相城區的蘇州北站到上海虹橋站最快僅需23分鐘,相城一躍跳出“區位洼地”。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年輕的相城,已不僅僅是長三角樞紐之城,更肩負了當好“全市培育新質生產力的策源地”“全市推動數字化發展的先導區”“全市擴大高水平開放的重要節點”之重任,可以說被寄予厚望。
相城,憑什么?
加速奔跑
進入四季度,相城正在“加速奔跑”。
蘇州高鐵新城。 “今日相城”微信公眾號 圖
10月30日,蘇州市“1030”汽車產業沙龍暨立訊項目簽約儀式舉行,總投資超120億元的立訊項目正式簽約落戶相城區。
蘇州制造業應用場景豐富、數智化轉型基礎扎實,今年10月獲批建設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先導區。作為全國知名的消費電子、汽車及企業級解決方案提供商,立訊集團與相城經開區簽約,合作建設聲學電子產品及汽車零部件項目,落地中國最大的立訊汽車零部件制造基地。項目總投資超120億元,建成后年產值超300億元。
10月7日舉行的“沖刺四季度,決勝收官戰”動員大會上,相城區委書記沈志棟表示,全區上下要對標對表,不折不扣抓落實,圍繞貫徹上級各項改革部署,立足相城實際,在“怎么干”“加油干”上想辦法、出實招,積極搶政策、爭試點、盯項目,要以釘釘子精神創造性抓好改革落實,創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新鮮經驗。要把握主動,努力爭取更多大項目好項目,持續挖掘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形成一批標志性成果。
9月底舉行的相城區委全會提出,新征程上,相城將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堅決扛起走在前、作示范的責任擔當,努力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貢獻更多的相城經驗和相城方案。
今年以來,相城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前三季度,相城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7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7%;規上工業總產值達1499億元,同比增長10.5%;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
另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統計發現,2023年,相城地區生產總值占蘇州大市的比重較二十年前的2003年提升了近1.3個百分點。
在蘇州這樣的“超級強化班”中,能夠實現進位和領跑,絕非易事。
相城建區于2001年,位于蘇州主城區北部,常住人口約100萬,因春秋時期吳國大臣伍子胥在陽澄湖畔“相土嘗水,象天法地”“欲筑城于斯”而得名。
相比昆山、張家港、吳江等百強縣區,相城起步相對較晚,產業底子較薄,經濟總量占蘇州比重并不高。
然而,逆襲正在發生。
為什么是相城
相城做對了什么?
產業轉型之果斷決絕是一大關鍵。據《新華日報》報道,直到2017年,相城仍以村級經濟為重,仍有不少“散亂污”作坊。面對“后發崛起”的發展使命,相城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開展了電鍍(線路板)、印染、化工全行業整治,清理掉村級工業區84個,整治騰出近5萬畝土地,實現產業用地的“復活”。
做完“減法”之后,就是做“加法”。澎湃新聞注意到,近年來,相城聚焦新經濟領域,不斷外延發展的想象力。
相城區。 “今日相城”微信公眾號 圖
比如低空經濟,相城重點建設低空物流、全空間無人體系、智能制造、數字飛行運營四大片區,已落地齊飛航空、千機創新、辰遠智聯雷達等優質項目,舉辦了華東地區首屆直升機操作技能競賽等活動,并推動上海交通大學長三角(蘇州)創新研究院低空經濟中心、深圳市無人機行業協會長三角產業合作基地等多個高能級平臺落戶。
10月18日,在全國具有領先意義的全空間無人體系示范島在相城區盛澤湖啟用。項目整體測試區域覆蓋約五平方公里,建有無人機停機庫、無人機垂直起降點、直升機起降點、自動巡游船碼頭、公安培訓基地、智能網聯環島路等設施,可提供全空間無人系統性能測試、游玩體驗、教學培訓等功能。
新能源方面,相城持續聚焦光伏、儲能、氫能等領域強鏈、補鏈、延鏈,目前全區已集聚新能源企業超250家,產值超350億元。
以全國首批“整縣光伏”試點為契機,相城正大力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建設,2024年新增裝機容量超56MW,累計超257MW;推進儲能項目建設,目前備案項目17個,總裝機容量超16兆瓦時。
數字金融方面,相城發布了蘇州地區首個支持線下教育培訓的預付費產品,實現了數字人民幣無人駕駛無感停車全國首創應用場景。
在“硬條件”上,相城全力打好“交通牌”。
蘇州北站。 “蘇州高鐵新城”微信公眾號 圖
作為京滬高鐵的中間站,高鐵蘇州北站自2011年開通運營后,將相城和上海虹橋的時空距離拉近至23分鐘,也讓相城一躍成為“融滬尖兵”。而且,現有的2臺6線規模遠遠不是蘇州北站的極限。預計在2025年初,蘇州北站綜合樞紐工程開工,2027年與通蘇嘉甬高鐵同步建成投入使用,屆時將成為京滬高鐵、通蘇嘉甬高鐵,以及蘇錫常城際鐵路、通蘇湖城際鐵路四線并行的“黃金雙十字”超級樞紐。
未來,蘇州北站規模將擴大至12臺28線,和上海虹橋站(16臺30線)、南京南站(15臺28線)、杭州東站(15臺30線)等長三角大站旗鼓相當,助力蘇州成為連通東西、貫通南北的長三角樞紐城市。
除了高鐵、城際鐵路、地鐵,還有低空。蘇州北站直航中心將正式投入使用,市民、游客在蘇州高鐵新城可以“打飛的”前往無錫碩放機場、吳江東太湖飛行營地等地,與蘇州工業園區、吳江區、蘇州高新區等市內點位互飛功能,以及與上海虹橋機場、浦東機場等跨市航線飛行功能未來也將開通。
在“軟環境”上,相城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加速發展的關鍵一招。
關于金融保障,相城區發改委正搶抓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契機,更加突出產業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關于數字化改革,相城積極探索“土地碼”應用,嘗試對產業項目用地進行賦碼管理,整合土地出讓、規劃審批、竣工驗收、不動產登記等業務,實現不動產權發放的“零材料、零等待、零次跑”。這樣的“小切口”案例有很多。
相城還一直在努力讓自己被“看見”。
近年來,相城將融入上海發展,演好“滬相雙城記”作為重中之重,持續促進跨城消費、文旅聯動,與上海交大等高校開展科技創新合作,充分借鑒上海“五大新城”建設和社區科學管理經驗……相城與上海之間,正在加快形成更多“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的融合發展成果。
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相城以對日、對荷合作為亮點,推進青苔國際工業設計村、中荷(蘇州)科技創新港、荷蘭智造產業園等重點國際合作載體建設運營,持續將日本、荷蘭優質項目資源導入相城。
相城區委書記沈志棟總結道,身處蘇州這個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相城建區二十多年來,快速經歷了鄉鎮“農轉工”、數字經濟蓬勃起勢、創新引領持續增強的歷史性跨越,依托“一核四城”、樞紐門戶的開放機遇,闖出了一條后發崛起的發展之路。
備受期待
這些年,相城也在不斷探索自身的發展定位。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2021年,相城瞄準“蘇州市域新中心”發力,提出要從“蘇州的地理中心”,力爭成為整個蘇州“發展的中心”,目標建設成為長三角乃至全國“數字化發展第一區”。
此后,相城被蘇州賦予了打造“雙中心”的使命,即加快蘇州高鐵新城建設,打造長三角區域樞紐中心;加快高質量發展,把相城建設成為繼蘇州工業園區之后又一個現代化高科技中心城區。
根據《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相城還是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北向拓展帶的“重要節點”城區。另外,相城發展重要板塊——蘇州高鐵新城還提出,要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主動融入北向拓展帶打造上海“五大新城”之外的“第六新城”。
無論何種定位,有一點很明確:昔日并不太顯山露水的相城,誓做蘇州以及長三角的“新增長極”。
對此,外界已不感到意外。
振翅萬億新藍海 400余家上市公司角逐低空經濟賽道
來源:覽富財經網隨著滴滴的正式入局,低空經濟再度引爆市場。企...(722 )人閱讀時間:2025-10-14產業觀察:低空經濟“起飛”還需跨越哪些坎?
多地低空航線開航,低空經濟產業基金持續落地,產業鏈相關企業數...(729 )人閱讀時間:2025-10-13浙江南湖:低空經濟新賽道 如何“飛”入尋常百姓家?
(黃彥君 徐夢倩)無人機穿梭在高樓大廈間清洗墻面、直升機航線...(1008 )人閱讀時間:2025-10-11深圳: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最高獎勵不超過3000萬元
9月30日,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印發《深圳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839 )人閱讀時間:2025-09-30低空經濟報
微信二維碼
微信號:18026288868Copyright ? 2024-2024 低空經濟報 版權所有
備案號:蘇ICP備202302513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