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歲的光伏大佬曹仁賢,其資本棋局再落一子。
11月26日,曹仁賢掌舵的陽光電源(300274.SZ)披露,其控股子公司陽光新能源收到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出具的《證券過戶登記確認書》,已收購泰禾智能(603656.SH)約1877萬股的股份,占后者總股本的10.24%。與此同時,泰禾智能亦發布公告,確認此次股份轉讓過戶登記手續已完成。至此,陽光新能源持有泰禾智能總股本的10.24%股份,擁有的表決權比例為13.36%。在完成董事會改組后,陽光新能源將成為泰禾智能控股股東,曹仁賢為實際控制人。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2月,陽光電源曾宣布擬分拆陽光新能源上市,并開啟上市輔導。但隨著市場環境發生變化,陽光新能源能否順利獨立上市充滿不確定性。外界因此猜測,陽光新能源是否會借殼上市,將資產注入泰禾智能?
對此,記者向泰禾智能方面致電致函采訪,但截至發稿未獲回應,其投資者關系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公告為準。”同時,陽光電源方面也未作出回應。
資深投行人士、前保薦代表人王驥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九條”提出嚴控分拆上市后,分拆上市成為一事一議,時間和結果不確定性增加,目前分拆上市獲批的案例很少見,買殼就成了一種選擇。
緣何選擇泰禾智能作標的?
回溯過去一個多月,陽光新能源收購泰禾智能控股權之路可謂一帆風順。
10月18日,陽光新能源與泰禾智能股東——許大紅、葛蘇徽、唐麟、王金誠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同日,陽光新能源與許大紅及其一致行動人楊亞琳簽署了表決權放棄協議,陽光新能源與葛蘇徽、王金誠簽署了表決權委托協議。
彼時,泰禾智能的股份總數為183375358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許大紅直接持股泰禾智能30.87%,葛蘇徽直接持股3.39%,唐麟直接持股1.48%,王金誠直接持股0.78%。
按照協議條款,許大紅、葛蘇徽、唐麟、王金誠四人擬將其合計持有的泰禾智能股份總數的10.24%股份轉讓予陽光新能源。
同時,許大紅及其一致行動人楊亞琳擬無條件且不可撤銷地放棄轉讓后所持有的泰禾智能剩余股份的表決權,葛蘇徽、王金誠擬將轉讓后所持泰禾智能剩余股份的表決權無條件且不可撤銷地委托給陽光新能源。
根據協議,在股份轉讓、表決權委托及放棄完成后,陽光新能源直接持有泰禾智能10.24%的股份,擁有合計13.36%的表決權。泰禾智能按照協議完成董事會改組后,陽光新能源取得泰禾智能的實際控制權。同時,曹仁賢將成為泰禾智能的實際控制人。
公告顯示,本次股份轉讓價格為24元/股,轉讓價款合計為 4.51億元。記者注意到,收購事項公布前一天(10月17日)收盤,泰禾智能的股價僅為11.4元/股,相當于溢價110%。
為了實現陽光新能源在2026 年12月31日前直接及間接持有泰禾智能股份比例與許大紅直接及間接的持股比例的差額達到10%以上的目的,陽光新能源還將開展兩次股份收購。
根據相關計劃,許大紅會在2025年1月解除限售后將其持有泰禾智能股份總數的5.79%轉讓給陽光新能源,在2026 年1月解除限售后進一步轉讓4.34%股份給予陽光新能源。
那么,陽光電源緣何選中泰禾智能作為收購目標呢?
泰禾智能成立于2014年12月,與陽光電源同處于安徽合肥,是一家基于AI視覺識別的成套智能化裝備和服務提供商。
自2017年上市以來,泰禾智能歸母凈利潤便一路下滑,直至2023年,其業績表現也并不突出。財報顯示,2023年,泰禾智能實現營業收入5.09億元,歸母凈利潤0.11億元。
但截至2024年9月30日,泰禾智能總資產仍達16.28億元,總負債為3.42億元。從業績上看,2024年前三季度,泰禾智能實現營業收入4.03億元,歸母凈利潤約0.2億元。
記者注意到,2024年至2026年,許大紅就泰禾智能實現的經審計的合并報表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作出承諾,并承諾現有業務每年均不低于0.2億元的盈利。
陽光電源方面表示,此次交易將充分發揮泰禾智能在光譜檢測技術、智能算法技術和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技術等方面優勢,助力公司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良率和自動化智能化水平。
“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將利用在新能源產業鏈地位和全球化市場布局優勢,為泰禾智能做大做強新能源業務賦能,并助力其開拓海外市場。”陽光電源方面稱。
然而,對于如何賦能泰禾智能新能源業務問題,截至發稿,陽光電源和泰禾智能方面均未作出回應。
崛起與隱憂
陽光電源由曹仁賢于1997年創辦。早期,陽光電源以光伏逆變器起家,如今已經成長為一家涵蓋光伏逆變器、儲能系統、新能源投資開發、風電變流器、智慧能源運維服務、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水面光伏系統、充電設備和氫能等業務的高新技術企業。
2023年,陽光電源創造了史上最佳業績,盈利接近95億元,并在光儲市場疲軟的市場環境下表現出較強抗風險能力。截至2024年11月29日收盤,陽光電源股價為81.28元/股,總市值達到1685億元,被業界譽為新晉“光伏茅”。
作為陽光電源旗下的新能源項目開發投資平臺,陽光新能源成立于2014年12月,主要聚焦光伏、風電、風光儲氫充多能融合等領域,提供系統研發、開發投資、設計建設、運營管理等新能源開發全生命周期的整體解決方案。
截至2024年6月,陽光新能源累計開發建設47GW光伏風力發電站,形成以國內為根基、海外快速發展的多元協同產業布局。
新能源開發投資業務一直是陽光電源重點培育的業務板塊之一,已經成長為陽光電源第二大主營業務。2024年上半年,陽光新能源實現營收為98.7億元,凈利潤為6.4億元。
不過,陽光新能源的發展隱憂不可忽視。由于陽光新能源的電站開發模式主要為EPC(工程總承包)、BT(建設—轉讓),項目需要進行墊資,因此對于資金流動性有一定要求。
截至2024年6月末,陽光新能源總資產為336.04億元,凈資產為93.76億元,負債為242.28億元,資產負債率為72.10%。
陽光電源方面也坦誠指出新能源投資開發項目施工管理的風險。新能源項目投資金額大、周期短,既涉及地面資源,又涉及各類商業及居民屋頂資源,投資決策有挑戰性;在項目建設實施中也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如項目延期,難以及時并網發電,項目管理出問題等,這些將加大流動資金需求。
此外,一位能源電力行業的企業高管告訴記者,我國正推動新建新能源項目參與市場化交易,必將導致電價的不確定性,從而帶來收益不確定性,投資策略應更加審慎。另外,新能源發展快速與電網建設滯后是當前新能源項目開發遇到的一個客觀問題。目前,估計三分之一的地區存在并網接入困難,疊加部分人為“漁利”的障礙,進一步增加了電網消納的難度。
從分拆上市到借殼上市?
在新能源投資領域開疆拓土的同時,陽光電源正緊鑼密鼓地籌劃著將陽光新能源推向資本市場。
早在2023年12月8日,陽光電源便宣布啟動分拆陽光新能源至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隨后,陽光新能源還與國元證券簽署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協議。
記者注意到,陽光電源及多方投資者曾紛紛對陽光新能源進行增資。
2023年12月6日,陽光電源發布公告稱,其向陽光新能源增資10億元;隨后,2024年2月,陽光電源再次公告,陽光新能源通過增資擴股方式引入投資者安徽鐵基新能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 浙江富浙富創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二者合計向陽光新能源增資3.47億元;進入3月,陽光新能源再次迎來新投資者,工融金投(北京)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和建信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二者合計向陽光新能源增資5億元。
根據相關公告,上述增資5億元完成后,陽光新能源注冊資本由15.27億元增加至15.66億元,陽光電源持有陽光新能源的股權比例由81.4559%變為79.4036%。經協商,本輪陽光新能源增資對應投前估值為193.47億元。
陽光電源方面稱:“增資擴股引入投資者,有利于優化陽光新能源的資產負債結構,提升其融資能力,增強其資金實力,滿足其經營資金需求。”
但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新能源市場環境發生變化,疊加IPO和再融資政策偏緊,特別是“國九條”從嚴監管分拆上市,新能源電站標的能否順利登陸A股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目前,以正泰安能、晴天科技為代表的企業IPO申請至今未果,截至2024年9月30日,兩家企業均處于審核中止狀態。不僅如此,光伏圈還出現了晶盛機電(300316.SZ)分拆子公司美晶新材上市終止的案例。
在此背景下,陽光電源分拆陽光新能源上市能否如愿?陽光新能源成為泰禾智能控股股東后,是否會將自身資產注入泰禾智能,實現借殼曲線上市?
對此,截至發稿,陽光電源和泰禾智能方面均未向記者作出正面回應。但記者注意到,根據相關公告,自陽光新能源取得泰禾智能實際控制權后,交易方許大紅、葛蘇徽、唐麟、王金誠已承諾將積極支持并配合陽光新能源對于泰禾智能的經營管理、資本運作、產業布局等。
對此,王驥躍表示,“國九條”提出嚴控分拆上市后,分拆上市成為一事一議,時間和結果不確定性增加,目前分拆上市獲批的案例很少見,買殼就成了一種選擇。
低空經濟報
微信二維碼
微信號:18026288868Copyright ? 2024-2024 低空經濟報 版權所有
備案號:蘇ICP備202302513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