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隱形戰機同臺登場、月球“土特產”月壤首次展出、“胖妞”運-20貨艙廬山真面目初露、全球唯一能裝下“飛機”的汽車首秀……11月12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以下簡稱:航展)在珠海開幕。
據了解,本屆航展為期6天,共有來自47個國家和地區的1022家企業參展,設立了低空經濟館、商用飛機產業館、民用航空產業展區、商業航天展區、新材料及應用展區、成果轉化展區、省市展團展區等七大主題展區(館),一批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高、精、尖”展品集體亮相,全維度涵蓋“陸、海、空、天、電、網”,展示我國航空航天及國防領域的創新成果。
歷經28載發展
躋身全球五大航展,參展商翻番,成交額增長近20倍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注意到,自1996年第一屆航展以來,除2020年第十三屆因疫情影響延期到2021年舉辦,其余各屆航展均風雨無阻地每兩年舉辦一次,在每個雙數年(2021年第十三屆除外)11月份在珠海隆重舉行,歷經28年發展,航展已躋身世界五大航展之列。參加過4次航展的明斯克輪式牽引車廠駐華辦事處代表Viktar向南都記者表示,“除中國外,我曾經去過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三個地方參加過航展,但我認為它們的規模都沒有中國航展大。”
28年來,航展的規模快速擴大。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梳理發現,從第一屆的25個國家和地區的400余參展商參展,到這一屆的47個國家和地區的1022參展商參展,航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的企業。數據顯示,參展企業數量較上屆增長超38%,境外展商數量增長104%。
隨著參展商數量的增加,航展的展覽面積也逐漸擴大,室內展覽面積從第一屆的0.8萬平方米,逐年擴大,增長到了今年的12萬平方米,足足增長了15倍。同時,航展舉辦的各類活動也愈加豐富多彩,1996年第一屆航展舉辦了“21世紀中國航空”等10場大型專業研討會,而到了2022年第十四屆航展,這個數字已經發展到了200場。另外,航展展出的各類裝備也更加多樣,最新數據顯示,本屆航展參展航空器已增至130余架,超過了上一屆的121架。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注意到,隨著我國航天航空科技的進一步發展,航展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每屆航展的成交量也有長足的增長,首屆航展達成了16個項目近20億美元的合作和協議,2022年第十四屆航展這一數字上升到398億美元,增長了近20倍。
商業航天崛起
兩大集團大量創新成果亮相,廣東已提3000億目標
2024年,“低空經濟”“商業航天”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二者成為持續的熱點屢受關注。11月11日,國家航天局總工程師李國平在2024珠海論壇上分享了一組數據。2023年全年我國的火箭發射次數為67次,其中民營商業火箭發射13次,成功入軌12次,占全年成功發射數量18%。我國目前在軌衛星1059顆,其中商業衛星492顆,占了接近一半數量。
本屆航展上,商業航天方面也有多款產品廣泛吸睛,中國兩大航天集團在本屆航展上攜大量高科技成果重磅亮相。如航天科工的商業航天體系,星箭齊聚,獲得高度關注,快舟系列運載火箭、“天鯤”和“天鷹”系列衛星平臺和“天工”智能生產線、“楚天星座”“天目一號”星座以及激光通信終端等衛星載荷產品紛紛亮相。
而另一大航天集團航天科技則攜嫦娥六號探測器、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等近200項高科技成果亮相,其中約150項是首次亮相,新展品比例達75%,航展首日簽約金額近600億元。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注意到,在商業航天方面,廣東也正在快速崛起。今年10月14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廣東省推動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8年)》對廣東商業航天發展作出進一步明確規劃,提出要打造以廣州、深圳為核心,珠海、陽江等地為支點,全省協同發展的商業航天產業空間布局,到2026年,廣東省商業航天及關聯產業規模力爭達到3000億元,引進和培育10家以上商業航天重點企業,建設5個以上商業航天特色產業集聚區;到2028年,打造成為國內一流、區域特色鮮明的商業航天發展集聚區和創新高地。
廣東商業航天經濟的發展特色在于其明確的產業布局、全產業鏈的發展模式以及各地市在產業鏈不同環節的協同發展。據媒體報道,近年來,中科宇航、吉利航天等獨角獸企業落戶廣州,帶動了千億級規模的上下游產業鏈聚集廣州。11月11日,中科宇航力箭一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東風商業航天創新試驗區發射,是中國商業航天企業首次向國際用戶提供發射服務,該火箭正是由位于廣州南沙區的中科宇航產業化基地生產。
深圳則專攻航天技術,布局商業衛星,已初步實現衛星研制、衛星關鍵零部件制造、航天關鍵零部件制造等全產業鏈覆蓋。數據顯示,深圳在衛星導航終端整機研發和生產領域的產業規模和企業數量均位居全國首位,生產制造的民用車載衛星導航儀占全國 40%以上的市場份額。
低空經濟搶眼
粵企密集登臺,廣深珠成三大產業集聚區
低空飛行是本屆航展的另一大熱點。本次航展推出了打“飛的”來珠海看航展——大灣區低空特快專線活動,開通從深圳、中山、陽江、香港、廣州、肇慶到珠海的低空航線,吸引了大量的關注。同時,全球唯一能裝下“飛機”的汽車——小鵬匯天“陸地航母”盛裝亮相,吸引了大量的眼球,斬獲全球飛行汽車領域迄今為止的最大訂單量2008臺。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注意到,第十五屆航展為了順應無人系統迅速發展的趨勢,首次開辟專門展示無人機、無人船、無人系統的“第二展區”,以“室內+室外”“靜態+動態”“空中+水上”相結合的創新方式,進行無人機、無人船等無人裝備展演,吸引一大批科技企業參展,集中展示低空運營監測平臺和創新應用場景。在靜態展示方面,本屆航展亦首次開設低空經濟館,向公眾展示了未來城市空中出行的壯麗藍圖,小鵬匯天、億航智能、聯合飛機、海格通信、大疆等多家廣東低空經濟企業集體亮相,發布多款重磅產品并斬獲一批訂單。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注意到,當前廣東正在推動低空產業鏈內部各環節深度融合,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形成了深圳、廣州、珠海三大低空制造產業集聚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5月底,廣東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數量達10416家,位居全國首位,占比高達20.23%。2024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支持深圳、廣州、珠海建設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打造低空經濟產業高地。今年5月,廣東出臺了《廣東省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指出到2026年,低空經濟規模超過3000億元,基本形成廣州、深圳、珠海三核聯動、多點支撐、成片發展的低空經濟產業格局,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布局一批省級創新平臺,爭創國家級創新平臺1—2家;全省通用飛機飛行達到15萬小時,無人機飛行達到350萬小時。
從城市方面看,深圳出臺全國首部低空經濟立法——《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數據顯示,2023年深圳低空經濟年產值已超過900億元,消費級無人機占全球70%的市場份額,工業級無人機占全球50%的市場份額。2024年上半年,深圳已累計開通無人機航線超過205條,建設無人機起降點126個,今年前三季度,深圳民用無人機同比增長48.0%,低空經濟與空天集群增長28.3%,增速居20個產業集群首位。廣州則是出臺了《廣州市低空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提出推動廣州成為國內首個載人飛行商業化運營城市,從智能航空器銷售、城市先進空中交通商業運營、低空基礎設施三個方面進行規劃,目標到2027年廣州低空經濟整體規模達到1500億元左右。而珠海的低空經濟規模也步入快速增長期,今年上半年,珠海規模以上低空經濟企業實現總產值92.64億元,同比增長27.95%,已吸引包括中航通飛、天晴航天航空、飛拍科技、云洲智能等在內的78家相關企業入駐。
據城市進化論與火石創造聯合發布的《城市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報告(2024)》顯示,廣州、深圳、珠海均進入該指數的產業鏈綜合指數TOP30城之列,該報告進一步分析“從區域分工而言,深圳依托自身產業生態優勢率先跑出一個‘閉環’,珠海更多在場景開放、應用方面發力,廣州則是在更深層次做產業改造,將‘試點’深入和擴大。”
目前,廣州、深圳、珠海三地均已成立不同規模的低空經濟產業基金,扶持產業發展。
數據采集分析:方曉林
設計:林泳希 張博
數據來源:廣東省人民政府官網、新華網、中國青年報、南方日報、廣州日報、深圳特區報、珠海發布、珠海航展集團有限公司、財聯社等公開報道
香港低空經濟提速:試點擴大,明年擬推跨境航線
界面新聞記者 | 張熹瓏從試點項目增加到跨境航線部署,香港低...(520 )人閱讀時間:2025-10-14遼寧瞄準三條核心主線 助推低空經濟蓄勢騰飛
搶抓低空經濟密集創新和高速增長的戰略機遇,遼寧正在加速行動。...(660 )人閱讀時間:2025-10-13云南低空飛行運營服務有限公司助力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為落實云南省委、省政府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示要求,云南...(833 )人閱讀時間:2025-10-11低空經濟新里程碑!國內首款大型載客eVTOL下線,沃飛長空商
近日,由吉利科技集團旗下新通航企業——沃飛長空自主研發的國內...(883 )人閱讀時間:2025-10-10低空經濟報
微信二維碼
微信號:18026288868Copyright ? 2024-2024 低空經濟報 版權所有
備案號:蘇ICP備202302513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