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展集團企業及機構銀行部大型企業行業組全球主管蔡維揚。)
“我們從2018年就開始關注電動車的發展,汽車和金屬礦業都介入。”日前,星展集團企業及機構銀行部大型企業行業組全球主管蔡維揚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
眾所周知,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得以蓬勃發展,產銷量始終保持著高速增長的態勢。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1—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977.9萬輛和97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和33.9%,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新車總銷量的39.6%。
對于布局電動車產業鏈的考量,蔡維揚稱:“我們是資產最大的東南亞銀行,總部在新加坡,但也在印尼進行深度布局。在電動車上游,尤其金屬和礦業方面,我們當時看到新能源汽車需要鎳和其他金屬來制造,加上當時印尼政府也出了政策,不允許沒有提煉過的原礦出口,需要在他們國內做冶煉才能出口,我們這才有了要串聯起這個行業價值鏈的想法。”
中國電動車發展前景十分光明
談及中國電動車未來發展的前景,星展集團企業及機構銀行部金屬與礦業全球主管張永明表示:“中國發展電動汽車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本身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供應鏈體系很完備,因為汽車是工業品,所以需要金屬、輪胎、電池各種配套(產業),中國是供應鏈和制造能力最強的國家。中國本身也是消費大國,人口十幾億,所以可以有各種車型,可以有技術更新、技術改造或者新的創新出來,有足夠的市場讓企業去試驗,讓企業去成功、失敗。”
張永明補充道:“無論從制造能力還是消費能力來看,中國電動車有很大的市場,尤其是政府在政策方面的引導和支持。比如在上海買電動車不需要買牌照,政策扶持、中國的制造能力加上中國的消費能力,足以支撐電動車的產能和保有量,到全球去競爭也有足夠的空間,因為中國的創新能力很強,制造能力很強。在成本控制方面,中國也是非常有競爭力的。”
“電動車上游產業鏈里有很多資源,這些重要資源中國的上下游企業也有介入,所以成本控制有一定的優勢。新能源汽車(NEV)的價值鏈包括所有涉及生產、分銷和消費的過程和行業,可以分為四個主要部分:上游的礦產資源段、中游的零部件段、下游的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NEV OEMs)和售后市場(新能源汽車服務)。”蔡維揚稱,“在這一價值鏈中,電池生產占新能源汽車總生產成本的最大比例(約為40%),其次是電動機和電控系統的成本(約為20%)。總體而言,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電動機和電控系統占其生產成本的約60%。”
值得一提的是,蔡維揚還告訴記者:“隨著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銷售滲透率超過50%,以及中國車企出口量的增加,中國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價值鏈中的主導地位有望繼續鞏固。”
張永明表示,從電池產能來看,中國的電池產能占全球的70%以上。再從做電池原材料的企業來看,他們的產能也差不多占全球的70%以上。“從這幾個角度看,(中國)已經在產業鏈里有一定的話語權。企業做電動車,只要產業鏈可以實現一體化,那競爭力就會很強。”
不同市場會有不同的發展曲線
“在發達國家,我覺得電動車的滲透率會繼續增加,它們的基礎設施都比較齊全,主要是充電站。但是在發展中國家,他們的基礎設施還沒有那么完善。”蔡維揚向記者說道。
蔡維揚補充道:“近年來,發展中國家也在大力去增加他們的路、擴建公路高速路,也在建地鐵。在這方面,一旦電動車在那邊銷售的話,大城市需求會跟著增長,在大城市以外可能會比較慢一點。而在印尼或者印度,電動摩托車的增長空間可能會比汽車來得快,因為那邊很多人用雙輪摩托車,而且他們的路很窄,跟汽車比起來,(摩托車)比較便宜,而且大多數也是在市區里應用。電動化是大趨勢,因為要環保,不同市場會有不同的發展曲線。”
張永明表示,如果從消費習慣來看,電動車本身就使用方便且環保,成本又低,所以燃油車被電動車取代是趨勢。“電動車本身是新興產業,新興產業在開始階段會有一些無序的發展或競爭,所以導致產能過剩或者超額供應。但是這個過程慢慢會變成產業整合,所以國家應該會出來做些相應的電動車產業政策,怎么樣扶植、怎么樣控制,包括在稅收方面。”
對于中國電動車的出海,蔡維揚稱,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東南亞各個市場普遍受到歡迎。“根據總部位于中國香港的Counterpoint Research在2024年6月發布的一份報告,2023年東南亞市場上售出的新能源汽車中有70%是中國品牌,其中比亞迪遙遙領先。”
蔡維揚表示:“隨著外部貿易環境變化,東南亞已成為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近期的關鍵消費市場。這得益于其地理位置接近、友好的地緣政治環境以及缺乏強大的本土競爭對手。”
記者注意到,經過多年的發展,造車新勢力陣營已經進入了“洗牌期”。張永明表示:“電動車市場是新興行業,發展很快,增長空間也很大,投資參與的玩家很多,會有洗牌過程。在汽車、金屬礦業方面,我們發展不保守,現在的業務增長很快,整體發展比較穩健。”
振翅萬億新藍海 400余家上市公司角逐低空經濟賽道
來源:覽富財經網隨著滴滴的正式入局,低空經濟再度引爆市場。企...(722 )人閱讀時間:2025-10-14產業觀察:低空經濟“起飛”還需跨越哪些坎?
多地低空航線開航,低空經濟產業基金持續落地,產業鏈相關企業數...(729 )人閱讀時間:2025-10-13浙江南湖:低空經濟新賽道 如何“飛”入尋常百姓家?
(黃彥君 徐夢倩)無人機穿梭在高樓大廈間清洗墻面、直升機航線...(1008 )人閱讀時間:2025-10-11深圳: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最高獎勵不超過3000萬元
9月30日,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印發《深圳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839 )人閱讀時間:2025-09-30低空經濟報
微信二維碼
微信號:18026288868Copyright ? 2024-2024 低空經濟報 版權所有
備案號:蘇ICP備202302513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