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飛行盛會,不僅是觀察中國航空事業發展的窗口,更是一次對中國航空工業歷史的致敬,一次對未來航空夢想的展望。”
當飛行表演隊用彩色“尾羽”在瑤湖機場上空勾勒出絢麗圖案時,意味著南昌正式進入“飛行模式”。就在今天,中國航空產業大會暨南昌飛行大會正式啟幕。
晴空之上,中國空軍“紅鷹”表演隊,俄羅斯、美國、法國特技飛行表演隊帶來“空地對話”,中國商飛C919、ARJ21以及洪都L15用轟鳴的引擎聲喚醒南昌“航空血脈”,擦亮天空之上的“英雄城”元素。
此次飛行盛會,不僅是觀察中國航空事業發展的窗口,更是一次對中國航空工業歷史的致敬,一次對未來航空夢想的展望。
洪都飛機三代同框。羅水長/攝
起航:新中國第一架飛機誕生的地方
南昌是新中國航空工業的發源地,新中國的第一架飛機從這里誕生,可以說南昌見證了中國航空工業的成長與飛躍。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急需發展現代國防工業,為早日造出飛機,中央領導將目光投向了彼時的中央南昌飛機制造廠。
中央南昌飛機制造廠最早由國民黨政府與意大利政府合作,是舊中國三大飛機制造廠之一。1949年南昌解放前夕,該廠大部分人員和設備被撤往臺灣,留守人員秘密與人民解放軍取得聯系,完整保留了珍貴的設備和數架飛機。南昌解放后,中南軍管會接管該廠,并組建南昌航空站,后更名為國營洪都機械廠。
1951年,為發展自主航空產業,全國各地3000多名專家、工人聚集到南昌國營洪都機械廠,一座座機棚、一座八角亭、一個倉庫和一條1500米長的跑道構筑了最初的飛行夢。
從維修損壞的飛機開始摸索,科研專家和技術工人逐步掌握了飛機制造技術和管理方法,僅1952年這一年便修理了148架飛機。在積累了大量飛機制造知識后,1954年4月,試制“初教-5”的戰斗正式打響。
1954年7月3日下午5時,新中國制造的第一架飛機初教5在洪都成功首飛,中國不能生產飛機的歷史從此結束,從生產到試飛,總共只用了133天。
“初教-5”是對蘇制雅克-18飛機的仿制,雖然是老式螺旋槳飛機,性能參數較落后,但這是中國批量制造飛機和航空發動機的開始,是航空裝備制造從0到1的重大突破。1954年8月1日,毛主席親筆簽署嘉勉信,稱“這在建立我國的飛機制造業和增強國防力量上都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此后,南昌又陸續創造了新中國飛機制造領域的“多個第一”:第一架多用途民用飛機“運-5”,第一架自行設計制造的飛機“初教-6”,第一架超音速噴氣式強擊機“強-5”,第一種農林專用飛機“農-5A”,第一架噴氣式高級基礎教練機K-8,第一架高級教練機L-15。此外,還生產了新中國第一枚海防導彈和第一輛摩托車。
帶著深厚的產業積淀,南昌航空產業暗暗蓄力,厚積薄發。2008年,江西省正式提出建設南昌航空工業城的規劃,以承接C919大飛機部分零部件項目為牽引,吸引航空關聯企業落戶。
如今,南昌航空城已成為全國唯一一個聚集了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等中國航空系統骨干央企的產業片區,成功落戶項目86個,總投資約768億元,是國內面積最大的航空產業集聚區。
C919大型客機從南昌瑤湖機場滑行入空。羅水長/攝
攀升:瑤湖之畔成長起航空產業新城
南昌飛行大會與瑤湖機場“牽手”已有六年。從第一屆到第六屆,大會走過了從展示到交流再到創新的蝶變之路,南昌航空產業也從最初的制造環節向研發、采購、銷售等全鏈條延伸,一座航空產業新城也在大會的帶動下迅速成長。2023年,南昌市航空產業實現總收入869.7億元,同比增長7.4%,其中,航空裝備產業營業收入261億元。
尤記得首屆南昌飛行大會,主要向公眾展示的是江西部分航空企業的實力,來自洪都公司、昌飛公司生產制造的K-8、L-15、AC311、AC313等10余架飛機集中進行飛行動態展示。此后,大會更加側重交流與合作,吸引了包括美國波音、歐洲空客在內的多家國內外航空業巨頭參展。
從第三屆開始,大會的主題逐漸轉向創新與發展,氛圍更加開放,不僅展示國內最新的航空科技成果,還舉辦航空產業發展論壇,邀約行業專家及航空領域優秀企業家進行圓桌對話,共話產業發展。
持續開放的大會氛圍、更加專業的參展商、逐步細化的航空技術研討,助力南昌航空產業鏈迅速成長。相關數據顯示,2019-2023年,五屆南昌飛行大會共吸引26位院士、6000多名專家學者、行業精英、企業名流、投融資機構代表參會,簽約項目125個、總投資1152億元。
在昌東瑤湖畔,南昌航空城拔地而起。這里集聚了包括中航工業、中國商飛在內的60余家航空企業,在航空裝備產業結構、研發能力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成為國內面積最大的航空產業集聚區。
在昌北贛江濱,空港新城生機勃勃。這里以民航運輸、航空服務、臨空經濟為主,兩者有效協同、錯位發展,譜寫了南昌航空產業的“雙城記”。此外,隨著南昌更深入地參與國產大飛機C919的制造,南昌在中國航空產業版圖上地位更加凸顯。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飛行大會突出“低空經濟”這一主題,來自小鵬匯天的第五代雙人智能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旅航者X2”,以及東方鈦金、中航光電等100多家知名企業的最新技術成果將集中亮相。
從瑤湖之畔起航,南昌正以獨特的技術交流方式與較為完整的通用航空產業鏈,不斷展現其打造“低空之城”的信心,助力江西“低空經濟”乘風起飛。
新中國第一架超聲速噴氣式強擊機“強-5”在南昌一飛沖天。羅水長/攝
騰飛:逐鹿萬億“低空經濟”的江西力量
全國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拓展省份之一,國內唯一能同時生產大型旋翼機和固定翼飛機的省份,擁有豐富的低空空域資源和廣闊的通航應用市場……這些底牌為江西發展低空經濟聚集了突出優勢。
底氣還不止于此。聚焦發展低空經濟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南昌集聚一流創新資源要素,打造特色競爭優勢,導入更多高端平臺、先進技術、重大項目,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推動低空經濟“展翅騰飛”。
數據顯示,目前,南昌共有航空制造及相關企業108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28家;集聚一大批帶動能力強的整機鏈主企業及眾多骨干企業,形成了以龍頭為引領,本土企業為支撐的發展格局。
江西是航空大省。當前,全省航空產業全面布局落子,各地錯位發展,助推全省低空經濟東風勁吹,蔚然起勢。
今年4月,江西省委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全省低空經濟發展,強調要“充分發揮我省資源稟賦優勢,堅持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加快推動全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吉安掛牌成立江西飛行學院吉安校區,正加快推進低空經濟試驗區建設;景德鎮加快建設軍民融合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共青城率先建立全省首個低空經濟產業園,劍指國內一流低空經濟產業園;贛州、九江等地也在低空經濟領域積極布局、蓄勢發力。
目前,江西已形成南昌、景德鎮、贛州三大航空產業核心集聚區,其他城市也在加快引進培育航空相關企業,在航天材料、運營維護和下游應用中各自打造出競爭優勢,推動全省航空產業鏈建設與完善。
在深厚的航空工業基礎上再出發,江西低空經濟正欲拔節起勢。可以預見,未來的天空之上,江西元素將越來越多。
題圖 | K-8高級教練機飛掠南昌
原標題:《從“藍天盛會”到“天空之城”》
機構:低空經濟行業日漸走向成熟
據深圳市低空經濟產業協會消息,2025年10月14日是第56...(503 )人閱讀時間:2025-10-15創新成果接續落地 低空經濟商業化進程提速
????10月13日,據億航智能設備(廣州)有限公司(以下簡...(794 )人閱讀時間:2025-10-15甘肅公航旅集團與都江堰市座談交流 合作培育低空經濟發展新動能
10月13日,甘肅公航旅集團與都江堰市圍繞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1006 )人閱讀時間:2025-10-14石家莊市人大代表建議布局低空經濟新賽道 攥緊全鏈條發展核心向
在石家莊裝備制造產業園空中交通指揮大廳,工作人員監控無人機高...(844 )人閱讀時間:2025-10-13低空經濟報
微信二維碼
微信號:18026288868Copyright ? 2024-2024 低空經濟報 版權所有
備案號:蘇ICP備202302513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