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今日發布《上海市信息通信業加快建設低空智聯網 助力我市低空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文件提出,夯實低空網絡基礎設施。分階段、分區域逐步實現基于5G-A的低空智聯網覆蓋。
到2026年,初步建成上海低空飛行航線全域連續覆蓋的低空通信網絡,滿足低空飛行數據和高清視頻圖像回傳需求,同時具備疊加感知升級能力。基于業務需求實現感知功能敏捷開通。探索低空智聯網與衛星融合的空天地一體化網絡。完善低空信息服務體系。鼓勵信息通信企業積極參與建設低空飛行監管服務平臺,基于低空智聯網通感一體的能力,融合信息通信與感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實現對無人機等低空飛行器的監控和管理,為低空飛行運營企業提供導航定位、航路規劃、風險告警等多樣化信息服務。
證券表示,通感一體化是通信網絡升級的必經之路,是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條件,也將伴隨低空應用發展而不斷豐富。該券商建議重點關注5G-A基站建設、專網通信設備和指揮調度系統、衛星導航與衛星通信、物聯網模組等產業鏈。
向天1公里謀發展,距離地面垂直高度1000米以內,視地區特性和實際需求可擴展至3000米以內的空域,通常被稱為低空。低空經濟發展不是只有“無人機”,就像新能源發展不是只有“汽車”,只是在這類產業發展階段,發現無人機是目前相對合適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載體”。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年中國低空經濟報告》從全球低空經濟發展觀察,至今先后經歷了早期應用探索階段和規范化發展階段。其中在早期,由于低空技術不成熟,因此以低空旅游和在農業、工業的探索應用為主。2010年以后,隨著低空飛行技術的愈發成熟和應用的多元化,規范化監管成為這一時期各國低空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當下全球低空經濟正處于進一步的應用普及階段。
低空經濟不僅能夠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其產業鏈條長和應用范圍廣,有助于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和經濟多元化發展,這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其次,低空經濟的發展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的增長,如通用航空、無人機制造、智能制造等,從而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和稅收收入,如應用場景廣泛包括但不限于:物流、旅游、應急救援等,這些新服務模式能夠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促進消費升級。
目前我國低空經濟企業增長快,通用航空市場持續擴大,以無人機產業為領先優勢,警用航空發展加速。對于整個低空經濟市場未來的發展,中央在十四五規劃發布的《國家立體交通網絡規劃綱要》中明確,到2035年國家支撐經濟發展的商用和工業級無人機預期達到2600萬架,同期,無人機駕駛員也將增長到63萬名。到2035年,中央對國家低空經濟的產業規模預期達6萬多億元。
但實際上,無人機產業僅僅只占了低空經濟的一小核心部分,對于整個低空經濟產業鏈的發展而言,還有許多細分環節值得各地結合自身優勢去強化和培育。中國低空經濟產業鏈上游為原材料與核心零部件領域,研發包括各種工業軟件,原材料包括鋼材、鋁合金、高分子材料等,零部件包括芯片、電池、電機等;產業鏈中游包含無人機、航空器、高端裝備、配套產品、低空保障與綜合服務;銜接下游需要有飛行審批、空域備案等,通過后的下游應用是低空經濟與各種產業的融合。
前瞻結合當前低空經濟各地要快速發展的任務,從“資源、工業制造優勢、智能化發展技術”等層面綜合評估考慮,建議大部分地區可以優先重點關注上游端“關鍵原材料”、“零部件”、中游端“傳感器”、“攝像機”、“遙控檢測”、“起降與指揮”等細分產業環節的發展,未來低空經濟的發展或將把新能源汽車的低空賽道列入并集,作為低空飛行器(汽車)的核心載體。(目前小鵬、吉利控股的沃飛長空、Joby Aviation、阿勒夫汽車等近180+企業在研發飛行汽車方向的相關項目)
具體應用場景分析,請見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年中國低空經濟報告——蓄勢待飛,展翅萬億新賽道》
前瞻產業研究院在低空經濟產業規劃的全過程中扮演重要的智庫決策角色,為地方政府提供低空經濟區域性產業研究、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定位規劃、低空經濟細分產業賽道選擇、低空經濟產業鏈招商圖譜編制等產業咨詢服務,以此助力各地低空經濟工作專班/小組高質量發展和提升區域競爭力,同時助力其考慮產業集聚效應,將飛行活動與相關產業發展、終端消費者等應用場景緊密結合,確保低空經濟產業規劃既符合地方實際,又能有效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低空經濟報
微信二維碼
微信號:18026288868Copyright ? 2024-2024 低空經濟報 版權所有
備案號:蘇ICP備202302513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