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是以低空飛行活動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低空經濟確立為戰略性新興產業。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作為前沿技術催生的新質生產力,低空經濟的加速騰飛有望帶動萬億量級市場。當前,多地正在積極搶抓低空經濟產業密集創新和高速發展的黃金窗口期,加速形成低空經濟產業集聚效應與創新生態。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低空經濟產業將助力拓展我國經濟發展空間、推動高質量發展。
低空經濟是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各類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代表低空經濟發展的兩大支柱性產業,即有人機產業與無人機產業。低空經濟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飛行、低空保障以及綜合服務四個方面,而低空飛行是低空經濟的核心產業,牽引著整個低空經濟產業。在低空空域范圍內,以通用航空為主體的民事飛行活動及其他各類飛行活動能夠帶動上下游及相關產業發展。“綜合性經濟形態”體現了低空經濟涉及民用、警用、軍用等多個領域、橫跨一二三產業,孕育以“低空經濟+”為基礎的廣泛應用藍圖。
低空經濟具有空間立體性、區域依賴性、產業融合性以及輻射帶動性等特征。首先,低空經濟是一種依托三維空間發展的經濟形態,具有較強的空間立體性。低空制造、低空保障與綜合服務主要在地面運作,為低空飛行提供產品、服務、基礎設施、宣傳等支撐與輔助,空地銜接較為緊密。其次,低空經濟發展依托高度聚集的地區產業集群,具有較強的區域依賴性。先進技術是低空經濟發展的核心支撐,低空基礎設施是各類低空飛行活動的關鍵載體,完備高效的政策法規體系是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最后,作為一種綜合性經濟形態,低空經濟以組合形式為多領域提供高新技術支持,具有產業融合性與輻射帶動性。在航空器與多種產業形態融合的基礎上,低空經濟涉及民用、警用、軍用等多個領域,為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空經濟是一片新藍海。具體而言,我國通用航空不斷發展,無人機產業保持全球領先,下游應用場景不斷增加,警用航空等領域加快發展。在不斷完善的頂層設計的支持下,各地積極提高適航審批效率,持續放寬低空經濟產業市場準入、完善監管制度、健全法律法規。隨著應用領域的拓展與關鍵技術的突破,低空經濟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擴大,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當前,我國低空經濟產業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其在具體應用場景的實踐展開依賴于上中游產業鏈與下游產業鏈的融合銜接。在上游產業鏈,低空經濟主要集中于計算機輔助軟件開發、關鍵原材料生產以及零部件制造。作為低空經濟產業的核心,中游產業鏈包括低空產品生產、飛行器載荷研發以及地面系統搭建。通過適航審批、獲取空域資源后,上中游低空經濟產業與多領域產業融合發展。以“低空經濟+”為基礎的具體應用場景如下:“低空經濟+旅游”、“低空經濟+農業”、“低空經濟+物流”、“低空經濟+城市管理”、“低空經濟+交通”、“低空經濟+國防”、“低空經濟+基建”。
隨著供給側飛行器與各種產業形態加快融合,“低空經濟+”將可能成為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的基本內容。具體來說,低空經濟帶動了國民經濟發展,產業升級與經濟增長為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與實際收入;低空經濟產業鏈條的延展為低空消費注入新動力,拓展消費空間,助力消費轉型升級;低空經濟將大幅降低區域間交流融合成本,促進人民日常通勤效率提升、生活空間范圍擴大。此外,隨著低空產品的規模化應用,生活場景數字化程度將不斷加深,社會公共服務能力也將不斷增強。
(作者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
低空經濟報
微信二維碼
微信號:18026288868Copyright ? 2024-2024 低空經濟報 版權所有
備案號:蘇ICP備202302513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