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和萬達,身處異業,原本交集并不多。近日,兩家企業卻因為一起50億元的債務糾紛雙雙登上熱搜。
蘇寧易購想收回投資萬達商管的50億元,向昔日的合作伙伴萬達發出了“催款函”。原本寄希望于萬達商管成功IPO獲得豐厚的回報,但經歷了漫長的等待后,萬達商管最終在2021年3月,宣布撤回上市申請。
漫長的等待,已經耗盡了蘇寧的耐心,目前雖然萬達商管港股上市計劃已經在啟動,但此一時,彼一時。
要知道萬達商管是蘇寧高速發展期投資項目的冰山一角。2018年前后,在蘇寧易購(002024.SZ)高速發展期,手握充裕現金流的高管團隊,展開了堪稱是全面開花的收購。因為過度的多元化,2021年蘇寧財務危機終于全面爆發。極度吃緊的資金鏈不僅拖累了主營業務,更是使創始人張近東失去了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
踩了投資地雷陣的蘇寧元氣大傷。近兩年來,蘇寧斷臂求生、及時止損,已經逐步實現盈利。對于蘇寧易購而言,急需要恢復規模效益、證明自身的盈利能力,以成功摘帽,實現保殼。這一切都需要充裕的現金流支持,蘇寧寄望于萬達的回購。
50億元索款仲裁已被受理
10月23日,ST易購(002024.SZ)發布《關于重大仲裁的公告》,稱已向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提交仲裁,請求裁決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達集團”)向蘇寧易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寧易購”)及其子公司蘇寧國際支付股份回購款約50億元。
同時,請求裁決大連萬達商業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達商管”)對萬達集團的上述付款義務承擔連帶責任。目前,仲裁申請已被受理。
事件的起因還要追溯到2018年2月,騰訊控股作為主發起方,聯合蘇寧云商(蘇寧易購曾用名)、融創中國和京東以340億元入股萬達商管,收購萬達港股退市時引入的投資人持有的約14%的股份。其中,蘇寧方面出資95億元收購萬達商業約3.91%股份。
蘇寧云商編號為2018-011的公告《關于公司購買股份的公告》,詳細記錄了這筆交易內容。在交易協議部分,并未有提及股權回購的條款,但在第9條“協議的生效條件、生效時間及有效期限”中提及:如果萬達商業/萬達集團存在本協議下重大違約行為,蘇寧有權向其他各方發出書面通知后終止本協議。
按照慣有的商業投資邏輯,如果涉及對賭,雙方會有關于股權回購條件的額外協議,但目前蘇寧易購方面并未公布協議內容,具體觸發條件等細節暫時不得而知。
2023年,萬達商管第四次港股IPO遞表被拒,今年初又被數次凍結股權。雖然后續獲得了太盟投資集團、中信資本等五家機構約600億元的投資,但大連萬達商管持股比例降至40%,王健林失去實控權。目前,萬達商管已經第五次遞表,但能否成功上市仍不確定。
蘇寧易購方面回應稱,公司依法維權,案件仲裁庭已經受理,按照仲裁程序依法履行。
從實際操作層面來看,即便仲裁結果對蘇寧有利,但就目前萬達商管的經營狀況,回購的可操作性也存在變數。
據企查查顯示,大連萬達商管作為被執行人被凍結的股權多達28筆,其中2024年23筆,凍結股權標的企業涉及旗下多家子公司,如大連新達盟商業管理有限公司、臺州經開萬達置業有限公司等。
在萬達商管上市遙遙無期的情況下,蘇寧易購有多大機會拿回這50億元呢?
有律師認為,如果仲裁庭支持仲裁申請人請求,被申請人有回購股份的義務;假若回購股份確已被凍結,回購股份能否實現是執行層面的問題,不影響實際的權利義務判斷。言外之意是:蘇寧易購首先要打贏仲裁官司,至于能不能執行還得視情況而定。
張近東投資地產 ,激進多元化拖累蘇寧
一家零售企業,為什么會和地產商扯上關系?這就不得不提蘇寧集團曾經的多元化戰略,而推動該戰略的,就是蘇寧創始人、集團董事長張近東。
作為典型的南京人,張近東為人豪爽熱情,做事雷厲風行,勇于面對挑戰。在家電大賣場時代,蘇寧電器和國美分庭抗禮,更是在國美衰落后抓住機遇,將蘇寧打造成中國“家電零售一哥”,并于2004年登陸A股。
進入電商時代,面對京東、淘寶等新玩家的加入,張近東倍感壓力,隨即開啟了轉型。2010年,蘇寧易購上線,拓展線上及3C數碼市場。2013年,蘇寧開始探索“店商+電商+零售服務商”相結合的新零售業模式,要做沃爾瑪和亞馬遜的結合體。
于是,張近東開始大手筆“買買買”,帶領蘇寧開始了激進的多元化發展。值得一提的是,當時蘇寧充裕的現金流是如此大金額收購能夠快速達成的直接原因。另外張近東對下屬的充分信任和充分授權,也是關鍵因素。
除了2013年收購PPTV、2016年收購國際米蘭70%股權,2017年又以42.5億元巨資收購天天快遞之外,另一個投資方向就是大手筆入股地產企業——2017年底,蘇寧投資恒大地產200億元,持有后者4.7%的股份;2018年,又投資萬達商管95億元;2019年,收購萬達百貨旗下37家門店。
張近東投資地產,是有時代背景支撐的。彼時,中國房地產行業極為火爆,恒大、萬達均謀求再次上市,估值分別達到4200億元和1800億元,一旦上市成功市值有望翻倍,蘇寧拿到的回報是極為可觀的。
有了投資回報的預期,張近東拓展蘇寧業務自然更有底氣。
2018年,蘇寧小店業務開始落地,進入社區新零售市場;次年,蘇寧宣布出資48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拓展全品類零售業務。張近東一直在做的,是淡化“家電零售商”的身份,將蘇寧集團打造成一個涉足商超、百貨、體育、文娛的綜合巨頭。
然而,百年一遇的“黑天鵝”事件讓地產商們無法再繼續借新還舊的游戲,地產業的虛假繁榮隨著2021年恒大爆雷而崩塌,張近東的200億元也打了水漂。同時,疫情也導致實體商超業務收入大幅減少,蘇寧易購門店、家樂福、蘇寧小店遭到重創。
據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9月末,上市公司蘇寧易購的合并口徑負債總計1361億元,蘇寧電器總負債規模達到3002.89億元。年末,張近東、張康陽父子開始質押蘇寧控股股權,蘇寧資金鏈斷裂問題引發廣泛關注。
為了保住蘇寧,張近東先后通過轉讓、質押股權為其輸血。終于在2021年7月5日,等來了江蘇國資攜阿里、小米等入股蘇寧易購,代價是張近東轉讓16.96%上市公司股份,痛失實際控制人身份,但仍是第一大股東。(詳情見:蘇寧搞到錢,張近東失去控制權)
遺憾的是,零售市場也隨著消費降級迎來新的挑戰,這對蘇寧而言是雪上加霜。據財報顯示,蘇寧易購從2020至2023年連續四年虧損,因此在2022年5月被交易所實施其他風險警示,戴帽ST,公司股票簡稱正式由“蘇寧易購”變更為“ST易購”。
盲目擴張、激進多元化,以及對地產和新零售市場的誤判,讓馳騁商場30年的張近東遭遇不可承受之重創。
2023年底,張近東以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身份發布全員信:“歷經過至暗時刻的我們,已經無所畏懼,放眼望去多是機會。”幾天后,張近東明確蘇寧易購2024年目標:實現經營利潤全面盈利。
今年61歲的張近東,在花甲之年誓要繼續帶領蘇寧易購走出困境。
連續四年虧損,蘇寧易購能否摘帽?
目前,ST易購股價跌至1.72元/股,總市值約159.35億元。據資料顯示,其最高市盈率達到264.97,而如今僅為-7.3。
好消息是,蘇寧易購結束了長達四年的連續虧損,開始盈利了。
今年上半年,蘇寧易購營收257.82億元,同比減少24.26%;歸母凈利潤1475.4萬元,同比大增100.76%;扣非后虧損5.29億元,縮小了負債規模。
財報稱,得益于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對市場的推動,下半年家電銷售有望提振,公司將積極把握這一政策機遇,聚焦“以舊換新”活動,通過專業化商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需求,以此提升銷售,實現業務發展。
同時,蘇寧易購在上半年聚焦降本增效,提高企業管理及運營效率;并成立專項工作組,主動推動與供應商、合作伙伴應付款項的解決,獲得債務減免金額約18.59億元。
另一方面,張近東依然聚焦減負,甩賣或拋棄負資產,彌補戰略上的失誤。從去年開始,蘇寧開始大規模關閉家樂福門店,目前全國僅剩4家門店在運營,去年減虧超7成。
今年5月,蘇寧集團因無力償還一筆本息總額約為3.95億歐元的貸款痛失國際米蘭俱樂部,橡樹資本管理的基金成為該俱樂部的所有者,張康陽黯然離場,意味著所謂的“體育完善零售生態”戰略的失敗,但也減少了大筆支出,對于目前的蘇寧來說并不是一件壞事。
8月,蘇寧宣布出售天天快遞全部股權,價格約為1000萬元,相比收購時的42.5億元可以說是賤賣,可見張近東剝離負資產的決心。
資本層面,今年6月ST易購公告稱,擬斥資8000萬元-1億元,以不超過2.04元/股的價格回購股票,被解讀為“保殼式回購”,說明張近東還是希望能夠擺脫ST的帽子。如果此次仲裁萬達的50億元能夠盡快到位,有利于提升公司規模采購的話語權,對于摘帽是有一定幫助的。
當然,ST公司摘帽是一個多方面條件的綜合考量過程,涉及公司的財務狀況、審計意見、治理結構和監管機構的態度。只有同時滿足這些條件,公司才能真正意義上地摘掉ST帽子,蘇寧易購依然面臨挑戰。
十年大起大落,蘇寧易購何去何從
蘇寧多元化發展近十年,盤子鋪得太大,導致了集團現金流的異常緊張,今年上半年報告期僅為22.4億元(京東同期為507.3億元);而短期和長期借款達到280.5億和16.7億元,資金壓力緊張,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影響到主營業務的運營。
在這種情況下,張近東想要實現年內經營利潤全面盈利可以說是“壓力山大”。
目前,蘇寧易購的業務主要分為線上和線下兩個部分。雖然蘇寧易購在報告中宣稱“公司擁有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服務和營銷能力”,但實際上,蘇寧易購的基本盤依然是線下。
蘇寧易購線上已經全面轉型為全品類綜合電商,除了家電和3C產品,還銷售食品、母嬰、美妝、服裝、運動戶外、家具建材等大類,另外還包括蘇寧超市和清洗/維修類服務。2024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日用百貨、服務及其他兩大業務板塊收入僅占主營業務的6.26%和3.56%,相比家電及消費電子81.07%的比例相去甚遠。
另外,結合公開數據,也能從另一個側面說明蘇寧易購線上業務的孱弱。以2023年雙11為例,星圖數據監測全網GMV為11386億元,其中綜合電商市場GMV為9235億元,由天貓、京東、拼多多瓜分;直播電商GMV為2151億元,排名前三位為抖音、快手和點淘。
《華爾街科技眼》曾分析過蘇寧易購的盈利模式,指出在電商時代蘇寧仍然是線下為重的大型連鎖賣場,未真正實現多元化的轉型。蘇寧易購的線上線下同價、“線上下單、線下體驗”模式更適合“一盤貨”的企業,即線上線下的貨源來自同一渠道。而對于蘇寧易購來說,同價會讓線上渠道至少損失10%左右的毛利。
需要指出的是,蘇寧易購的線下基本盤也面臨挑戰。2024年上半年,蘇寧易購國內所有大區的家電3C家居生活專業店銷售收入和坪效均同比下降,整體降幅為22.39%和23.85%,其中最大降幅是西北地區。數據說明,去大賣場買家電的消費者越來越少了。
線上業務沒競爭力,線下門店銷售萎縮,這就是目前張近東所面臨的客觀情況,缺錢的蘇寧易購已經沒有什么能打的牌了。
當然,如果只是設定一個短期目標,比如今年或明年盈利,蘇寧易購并非完全沒有機會。時下雙11疊加家電以舊換新補貼是一個難得的雙重“Buff”,蘇寧易購適時打出“國補、廠補、蘇寧補”三重優惠的營銷牌,應該會吸引一部分喜歡逛家電大賣場的消費者。另外,以舊換新政策持續到今年末,其延續性也應該能帶來一些增量。
至截稿時,蘇寧易購通稿稱,目前公司全國家電以舊換新訂單整體同比增長119%,電腦3C銷售同比增長104%,一、二級能效產品銷售占比達90%以上。
億航智能發布VT35新品 低空經濟商業化加速起飛
記者獲悉,億航智能10月13日全球首發新品VT35(復合翼構...(988 )人閱讀時間:2025-10-14滴滴入局低空經濟 產業資本加速搶占“空中的士”賽道
近期眾多鋰電廠商,包括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創新航科技...(680 )人閱讀時間:2025-10-13活力中國調研行|低空經濟重塑湖北竹山發展版圖
金秋時節,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麻家渡綠松石小鎮上的竹山通用機場...(687 )人閱讀時間:2025-10-11中科星圖:低空經濟戰略西寧落地,攜手產業伙伴共建“一網統飛”
9月26日,中科星圖(688568)牽頭舉辦的2025星圖低...(858 )人閱讀時間:2025-09-30低空經濟報
微信二維碼
微信號:18026288868Copyright ? 2024-2024 低空經濟報 版權所有
備案號:蘇ICP備202302513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