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長三角低空產業協同創新發展工作機制啟動大會在蘇州召開,標志著低空經濟“長三角模式”正式啟航。會上發布了《長三角低空產業協同創新發展蘇州共識》,明確將通過“技術攻關、平臺建設、場景創新、基礎設施完善、飛行管理優化、服務提升”六大領域的協同推進,建設低空裝備制造產業、特色應用示范、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創新和低空產業人才發展等四大產業高地。
2024年8月1日,峰飛航空盛世龍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從位于南京浦口區的南京市無人機基地起飛。視覺中國 資料圖
當前,低空經濟正在全球范圍內迅速崛起,成為新興產業的重要增長引擎。預計到2040年,全球低空出行產業的市場規模將達萬億美元,其中歐美國家占據近80%的市場份額。諸如亞馬遜的無人機配送服務、Uber的城市空中交通項目以及迪拜的低空旅游體驗等均展示出廣闊的商業前景。中國起步較晚,但呈現持續增長態勢。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已達5060億元,年增長率為33.8%。
多年來,長三角地區在低空經濟領域積累了顯著的技術與產業優勢。在民用航空、人工智能、集成電路、衛星通信和三電系統等領域,長三角也已經構建了全國領先的技術體系,為低空經濟與智能化技術、數據傳輸等深度融合提供強有力支撐。隨著長三角低空產業聯盟的成立,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合作模式也趨于完善。與此同時,上海的航空器電子系統研發、合肥的eVTOL螺旋槳制造以及蘇州的無人機智能工廠等項目相繼落地,進一步健全了跨區域低空經濟產業鏈,使得協同創新更高效。
與此同時,長三角地區還聚集了一批在無人機及未來空中交通領域居于領先地位的創新型技術企業,憑借創新驅動不斷提升區域競爭力。以上海為例,其無人機產業鏈涵蓋研發制造、應用服務、空中拍攝、巡檢、航空噴灑以及執照培訓等多個環節,其中研發制造類企業占比約10%。相完整的產業生態為低空經濟提供了全方位解決方案,進一步鞏固了長三角在該領域的領先地位。
通過低空試驗區的建設,長三角地區也在積極拓展低空經濟應用場景并探索多元化的商業模式。南京市浦口區的實踐尤為突出。通過“低空航路”規劃和技術平臺建設,浦口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全國領先的創新場景。例如,在低空巡檢領域,常態化無人機巡航覆蓋長江沿線98公里,效率較傳統方式提升了50%;在低空快遞方面,持續開展民生物資供應及船舶污染物接收服務,防汛物資配送時間縮短了60%;在低空醫療物資運輸方面,江蘇首條空中送血航線實現了常態化運營,配送時間較之前減少超過50%;在低空巴士領域,噸級以上的eVTOL航空器成功首飛,推進了城市交通的空中立體化布局。
從整個長三角來看,低空經濟應用場景的開發正從原來的各自為政轉向協同聯動。以跨域“空中快線”為例,上海至昆山的跨省低空載客航線將通勤時間縮短至30分鐘,相比傳統地面交通提升了約50%的效率。蘇州高新廣場至無錫碩放機場的空中通道單程僅需12分鐘,大大提高了出行便利性和交通流暢度。根據測算,上海至昆山航線預計每年載客2萬至3萬人次,顯著提升了區域交通效率和資源流動水平。今后,上海計劃進一步擴展低空航線覆蓋范圍,開通至江蘇太倉、吳江等地的航線,并推進市內低空旅游航線的開發,推動“空中出租車”從概念走向普及。
盡管長三角低空經濟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仍面臨諸多挑戰,限制了進一步協同發展。
首先,低空飛行活動的復雜性使得現有的法律和管理機制難以滿足行業需求,尤其是在eVTOL適航審定和智能航電技術標準方面存在短板。為此,建議加快制定統一的技術規范和適航政策,構建現代化監管體系,并聯合科研機構解決復雜飛行場景中的安全技術難題,確保行業穩步發展。
其次,不同地區的政策差異及協調機制的不健全導致了低空經濟資源配置的低效。為此,建議建立低空經濟一體化協作平臺,明確區域分工,均衡資金、人才、技術資源配置,并通過試點項目積累協同經驗,推動全域協調發展。
最后,低空經濟的監管框架尚不完善,關鍵環節如空域管理和飛行許可的制度還不夠完善,導致政策支持的覆蓋面有限且執行力度不均。建議進一步完善相關監管規定,特別是在空域分配和安全管理方面,加大財政與稅收政策的激勵力度,推動多元化融資模式的引入,形成長期穩定的制度保障,為低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024年8月1日,上海峰飛航空的盛世龍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完成跨長江首飛。視覺中國 資料圖
長三角
長三角首次制定三年協同立法計劃
近日,滬蘇浙皖四地人大首次制定2025-2027年三年協同立法計劃,包括正式項目和預備項目各3件,聚焦科技創新、政務服務、突發事件應對等,旨在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法治保障。同時,四地人大將協同開展立法工作和調研,加強聯動監督,促進區域法治環境和制度保障。(來源:新華日報)
南京杭州定位為長三角“地區中心”
近日,南京和杭州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獲國務院批復,均被明確定位為“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南京將全力打造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和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杭州則聚焦數字經濟創新中心和國際旅游目的地。兩城市將發揮輻射帶動作用,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推動區域協同發展。(來源:解放日報)
上海
上海發布《上海市加快培育材料智能引擎發展專項方案(2025-2027年)》
《方案》提出,到2027年建設1個AI賦能材料中心,培育20個“進化中心”,開發10種AI設計新材料產品,并通過四大行動加速新材料領域智能化轉型。(來源: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落地全國首個“揭榜掛帥”金融產品組合
近期,上海“浦東國際揭榜掛帥公共服務平臺”推出兩款金融產品:超星醫療獲得建設銀行上海張江分行的“發榜貸”用于研發項目;邦芯半導體購買了平安產險上海分公司的“揭榜險”,為技術攻關提供風險保障。這是國內首個“揭榜掛帥”金融產品組合,分別提供年化2.4%的貸款利率和起始3.5%的保費基準費率。(來源:解放日報)
浙江
浙江出臺若干財政政策措施,支持服務業發展
近日,浙江省財政廳發布《關于支持構建浙江特色現代服務業體系的若干財政政策措施》,涵蓋十方面18項財政政策,旨在推動服務業升級,強化浙江現代服務業優勢。措施包括支持軟件信息服務和人工智能應用,提供財政獎勵及最高1000萬元的重大項目支持;促進交通物流體系現代化,鼓勵多式聯運發展及中歐班列提質;推動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優化相關激勵政策等。(來源:浙江省財政廳)
浙江建成全國首個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
近日,國務院批復《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建設方案》,標志著全國首個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在浙江落地。該樞紐將推動大宗商品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提升資源配置能力,增強國家戰略物資儲備保障能力,對接國際經貿規則,提升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來源:浙江日報)
江蘇
江蘇首個“國字號”氫能科創平臺獲批建設
11月13日,江蘇省首個“國字號”氫能科創平臺獲批建設。該中心的建設將填補國內氫能裝備產品試驗檢測能力的空白。江蘇省氫能產業發展迅速,相關企業和機構超過300家,居全國第二。該檢測中心將促進企業、科研院所和檢驗檢測機構的合作,推動氫能產業發展。(來源:新華日報)
南京參與制定的全國首個器官芯片領域的國家標準正式發布
近日,全國首個器官芯片領域的國家標準GB/T 44831—2024《皮膚芯片通用技術要求》由南京市場監管總局批準發布。該標準涵蓋皮膚芯片的術語定義、外觀、細胞來源、組件性能及生物性能要求,適用于微流控芯片為載體的皮膚芯片產品的設計、生產與檢測。(來源:南京日報)
江蘇常州建設“中德技術賦能平臺”
11月15日,常州中德科技創新及智能制造產業技術對接會在常州科教城舉行。會上,智能制造龍城實驗室與弗勞恩霍夫IOSB基地共建的“中德技術賦能平臺”正式揭牌。該平臺將整合中德資源,通過項目攻關、技術轉讓等方式,構建跨區域協同平臺,助力龍城實驗室發展,打造中德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生態,推動常州產業升級。(來源:常州日報)
安徽
安徽多城市汽車零部件亮相AAPEX展獲國際合作
安徽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在拉斯維加斯AAPEX展上展出,合肥、蕪湖、宣城等7個城市的44家企業參展,展示全產業鏈產品技術。江汽進出口與墨西哥、巴拿馬公司達成合作意向,合肥格瀾公司與北美兩家公司在過濾系統方面深化合作。據統計,安徽省對美出口額占全省出口總額的13.3%,美國是其主要出口市場。(來源:合肥晚報)
安徽池州空天信息產業蓬勃發展
安徽池州皖江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重點發展商業航天,已簽約落戶4個項目,總投資111.2億元。星河動力等企業推動“智神星一號”液體火箭產業化,已完成14次商業發射,服務25家客戶,發射54顆衛星。安徽省出臺行動方案,聚焦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等,構建空天信息產業體系,池州產業生態鏈逐步完善。(來源:池州日報)
億航智能發布VT35新品 低空經濟商業化加速起飛
記者獲悉,億航智能10月13日全球首發新品VT35(復合翼構...(990 )人閱讀時間:2025-10-14滴滴入局低空經濟 產業資本加速搶占“空中的士”賽道
近期眾多鋰電廠商,包括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創新航科技...(680 )人閱讀時間:2025-10-13活力中國調研行|低空經濟重塑湖北竹山發展版圖
金秋時節,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麻家渡綠松石小鎮上的竹山通用機場...(687 )人閱讀時間:2025-10-11中科星圖:低空經濟戰略西寧落地,攜手產業伙伴共建“一網統飛”
9月26日,中科星圖(688568)牽頭舉辦的2025星圖低...(858 )人閱讀時間:2025-09-30低空經濟報
微信二維碼
微信號:18026288868Copyright ? 2024-2024 低空經濟報 版權所有
備案號:蘇ICP備202302513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