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米以下的浩瀚藍天中,“低空經濟”正悄然崛起。
從咖啡奶茶“從天而降”、“打飛的”出差通勤,到無人機航測為古建全景建模,代替人力進行城市巡邏、電網巡檢、農藥噴灑……在政策支持引領下,低空經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飛躍”千行百業,不斷催生新的應用場景和需求。
“未來十年是低空經濟的黃金十年。”11月27日,在首屆全球低空經濟論壇年會上,中國低空經濟聯盟執行理事長羅軍表示,我國已經迎來了低空經濟機遇期,作為我國立體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到2030年,我國低空經濟產業規模將突破3萬億元,僅無人機產業規模就有望率先突破萬億元。
站在萬億級市場的風口之上,低空經濟如何“飛”得更高、更穩?多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認為,我國低空經濟的發展仍處于探路階段,仍需完善頂層設計和基礎設施建設,守牢安全底線。
無人機“領飛”低空賽道
2024年,被認為是“低空經濟”元年。隨著“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各地紛紛搶灘低空經濟賽道,新規劃、新政策、新業態不斷涌現。據中國民航局預測,到2025年,中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
低空經濟,一般指在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最高不超過3000米)的低空空域范圍內,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各類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潛在“新引擎”,低空經濟未來在哪些場景更具潛力?羅軍認為,低空經濟未來將朝著載物、載人兩個方向發展。載物場景以無人機為主,有望在物流快遞、應急搶險、農林植保、線路巡檢、城市管理等領域全面覆蓋;在載人場景,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有望自2026年陸續進入商業化運營,在2030年前后進入家庭,市場保有量或將突破10萬架。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加速成長的eVTOL,無人機目前已經在應急救援、農林植保、電力巡檢等場景大顯身手,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便利,撬動新的經濟增長點。
“比如無人機電力巡檢這個賽道,僅輸電線路就是萬億級別的市場。”據云圣智能聯合創始人、中國低空經濟聯盟常務理事朱勝利博士介紹,云圣智能推進無人機+AI大模型技術在電力運維中的應用,其推出的“全自主無人機巡檢系統”已在電力輸變配各個環節獲得了廣泛應用,為新型電力運維系統的建設提供助力。
一組數據也可折射出無人機行業蓬勃發展的態勢。據中國民航局統計,今年上半年,新注冊的無人機將近60.8萬架,較去年年底增長48%。無人機累計飛行小時數達981.6萬小時,較去年同期增加13.4萬小時。
“低空經濟的上半場一定是無人機的天下,工業級、功能級的無人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羅軍表示,2024年,無人機產業預計會在去年的基礎上翻一番,超過2000億元;2030年產業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率先進入萬億俱樂部。
基礎設施建設仍需兩至三年時間
毋庸置疑的是,低空經濟的發展為各方帶來了新的機遇。但“火熱”之下,低空經濟也面臨著低空空域管理復雜、新型基礎設施不足等挑戰。在全球低空經濟論壇2024年年會上,飛行器“怎么飛”“怎么管”等問題引發諸多探討。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向錦武表示,如同發展汽車產業需要修路一樣,發展低空經濟也需要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還需公共航空等領域的協同配合。
羅軍指出,我國低空經濟至少還需要兩到三年時間的基礎設施建設階段,如地面建設飛行服務站,搭建低空通信網絡等,兩三年以后,我們才能真正進入到低空經濟時代。
“發展低空經濟,就是要把我們的地面經濟在空中再重塑一遍。”朱勝利認為,低空經濟作為一種跨時空、跨領域、跨行業的綜合性經濟形態,正在推動經濟活動從二維轉向三維,有望成為新興的經濟增長點。但同時,發展低空經濟也仍需解決基礎設施、安全性等問題。
“如果是一打開窗戶外面就是幾十架、上百架無人機在飛的話,這就牽扯到如何管理的問題,包括空中的紅綠燈、空中的交管系統、智能感知網等問題,這些變化帶動的一定是萬億級的市場規模。”朱勝利稱。
目前,已有越來越多企業聚焦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低空飛行安全性等問題。
朱勝利表示,云圣智能首創四維全息管控平臺,將時間和空間作為整個管理平臺的底座,實現對城市全生命周期的監管。在安全措施的角度上,云圣智能在無人機航線管理中引入時間維度,實現了四維航路沖突監測,保證作業安全;同時,通過設置“電子圍欄”,幫助無人機自動避讓人流量大、限制飛行的區域。
發展低空經濟需多方合力
作為足以賦能千行百業的萬億級新賽道,低空經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目光。
2024年以來,多地對發展低空經濟出臺相關支持政策。其中,北京、上海、杭州、合肥等15個城市宣布與企業攜手共建低空經濟生態圈,計劃到2025年打造涵蓋低空飛行路線、低空應用示范區等多個領域的上百個示范項目。
此外,多地官宣成立低空經濟產業基金,對相關產業予以金融支持。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廣州、重慶、蘇州、武漢、江西等多地相繼成立低空經濟產業基金,規模從10億元到200億元不等。
在低空經濟持續升溫的當下,多位專家、企業代表呼吁,發展低空經濟既要充滿熱情,也要保持冷靜,同時對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給出建議。
羅軍指出,很多地方發展低空經濟,應率先做好自身的技術路線圖,以確保發展規劃的可行性;第二步是完善基礎設施,而不是急于引進多少企業,實現多少產值。如果基礎設施、頂層設計不完善,那么飛行器是飛不起來的。
朱勝利認為,發展低空經濟,一定要抓住市場的剛需,將技術與應用場景相結合,實現商業閉環,這樣的邏輯才是低空經濟真正需要的。
向錦武建議,政府應加強引導,明確政策導向,推動基礎設施的標準化建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同時,還應加強前沿科技的研發和應用,為低空經濟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此外,還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加密防護措施,確保低空經濟的安全有序發展。
董事長郜春海表示,推動低空經濟這一新興領域的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于政府、企業、資本等多方各自找準角色定位,循著清晰的發展路徑,共同塑造健康有序的產業生態。在各方努力下,低空經濟有望實現鏈條貫通、合力共生,為未來經濟的穩健增長注入強勁動力,為整個產業的騰飛奠定扎實基礎。
編輯/李璐
廣州打造全國首個“人力資源服務+低空經濟”產業融合發展聯合體
近日,廣州在大灣區(黃埔)低空經濟產業創新中心成功舉辦一場聚...(858 )人閱讀時間:2025-10-15錨定低空產業!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產業聯盟合作交流會在增城召
10月10日,以“安全筑基·領航未來”為主題的粵港澳大灣區低...(643 )人閱讀時間:2025-10-13從賽場到秀場:UTO悠途上海時裝周首秀開啟“戶外貼身第一層”
2025年10月12日,上海時裝周的舞臺上迎來了一位特殊的“...(842 )人閱讀時間:2025-10-13金山區聚焦“研發、制造、應用”全鏈布局 加快低空經濟產業發展
?一是構建協同發展產業生態。牽頭組建“華東低空經濟產業聯盟”...(844 )人閱讀時間:2025-10-11低空經濟報
微信二維碼
微信號:18026288868Copyright ? 2024-2024 低空經濟報 版權所有
備案號:蘇ICP備202302513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