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賽場上,裁判輕觸發射器按鈕,乒乓球從裁判桌發球器中射出,再到達球員手中。
從發射器到乒乓球,都來自“海珠智造”。位于海珠區的廣州雙魚體育用品集團有限公司將乒乓球的公差縮小到毫米級,這意味著乒乓球本身對運動員水平發揮的影響幾乎降至最低。
當乒乓球在空中劃出優美的曲線時,海珠區也交出了表現優異的“半年報”。
2024年上半年海珠區地區生產總值為1327.88億元,同比(下同)增長6.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4%,兩大指標增速均居廣州第一。新一代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44.3%,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4.4%,這兩項行業指標也領跑全市。
這些皆是衡量區域經濟硬實力的重要指標,凸顯海珠經濟的成色足、含金量高。
從廣交會開始,海珠就是廣州與各國來賓“談笑有鴻儒”的窗口,時代激蕩,人來人往。在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依然偏弱、國內有效需求仍顯不足的大背景下,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折射出身擔“大窗口”之責的海珠,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信心、決心和恒心。
看信心
“形”“態”相耀,勢如破竹
對于區域經濟,人們往往最關心GDP的增長。
從當下之“形”看,去年一季度開始,海珠GDP增長就勢如破竹,到去年底增長達到了8.6%,居全市之首。
橫向來看,上半年,海珠GDP增長6.5%,高于全國1.5個百分點,高于全省2.6個百分點。
縱向來看,海珠今年以來的GDP,一直保持著超6%的增速,與海珠區年初設定的6%以上的預期目標相吻合。
而這樣的全市領先,海珠已連續保持9個季度。不難看出,海珠經濟“向上”之形基本確立,有望持續穩定。
從長遠之“態”看,自2019年上半年,海珠GDP突破1000億元后,2022年、2023年、2024年上半年逐年突破1100億元、1200億元、1300億元門檻。
這讓人不禁要問,海珠為何能交出一份如此高質量的答卷?
當我們凝神細看海珠的各項經濟指標時,方知這并非突然“開掛”,而是厚積薄發。
比如,規上工業1—6月實現總產值264.88億元,增長14.4%。制造業66.37億元,增長7.1%。
這點令人驚訝,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區,竟然能發展工業,而且發展成色還不錯。
當我們把目光放遠,就會發現,在百業待興的年代,海珠實打實地把工業作為“一號工程”。世界上第一件鈦制潛水服、中國第一臺離心機等均產于此,在廣州工業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近年來,曾經的工業猛將選擇再造都市工業,推動虎頭新能源、森納儀器儀表等項目有序落地,絡鑫服飾、磐玉科技、遠想生物等13家新增制造業企業產值增長267.6%,拉動制造業增速3.6個百分點。
今年,海珠還要在后航道再現當年傳奇,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源稟賦,在廣州率先打造“后航道服務型制造創新帶”,服務型制造業產業集群被認定為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又比如,新一代信息技術服務業行業,海珠實現營收415.92億元,增長44.3%。
近年來,海珠區新一代信息技術服務業行業一直保持著兩位數的高位增長,很大程度上源于海珠的搶占先機。在“新質生產力”一詞還未成熱點時,海珠就已謀劃向“新”。
早在2015年,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破土動工,短短幾年間,琶洲不斷刷新天際線,變化日新月異,“琶洲速度”令人刮目相看。如今,騰訊、阿里、唯品會、螞蟻等五大平臺型企業快速發展,多個百億級跨境電商平臺項目落地。
不難看出,全市領先的背后,是海珠在每一個時代節點都先行一步,不斷推出“新產品”,勇敢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才有了后來的故事。
看決心
“產”“才”兼備,布局未來
讀懂海珠經濟,既要看當下增速,也要看未來動能。
在海珠的經濟結構中,服務業占比超80%。海珠服務業就強在數字經濟。去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已提升到了19.2%。
就在不久前,海珠出臺《海珠區構建“人人都是數字經濟人個個都是營商推介師處處都是數字經濟景”全員全域工作格局三年(2024—2026年)行動規劃》,動員全區各領域資源力量向數字經濟聚焦用力。
發動全域、全員參與到經濟建設當中來,海珠發展數字經濟的決心可見一斑。
這種決心亦體現在對未來動能的謀篇布局上。
今年,“人工智能+”行動成為備受關注的熱議話題之一。作為先行者,琶洲再搶抓先機,加快建設國內首個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示范區,出臺全國首個大模型應用產業發展方案及實施細則。
截至目前,海珠區已累計進駐行業大模型超50個,匯聚泛人工智能企業近2000家,大部分企業已探索出符合自身發展的盈利模式,逐漸實現商業閉環,打造國內領先的營利型大模型應用產業集群。
就在這個月,供應海珠太古倉食肆的海鮮將由無人機直接配送上門。
負責配送的企業是廣州海沃低空科技有限公司,不久前剛剛落戶海珠。
“海珠提出全島開放低空經濟吸引了我們,這里有著豐富的應用場景,非常適合我們企業去做低空物流運輸。”廣州海沃低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杜冠杰說。
向天再造新海珠,是低空經濟時代海珠的雄心壯志。搶灘低空經濟賽道,未來海珠將開展低空經濟十大行動,拓展“低空+”跨境飛行、文旅消費等12個應用場景。
不管是人工智能大模型,還是低空經濟,都凸顯了海珠目光長遠,打造未來產業的決心。
決心背后,是“人與產”的深度融合。
海珠區打造了“人工智能產業人才開發路線圖”,對重點企業、重點人才、重點平臺三張清單靶向收集200多家企業、300多名人才、50多個平臺信息。
今年以來,海珠以圖引人,打造環濕地創芯價值圈,引入中科燧原科技、葦創微、顯芯等5個高精芯片團隊,引進智用人工智能應用研究院、百度ARM云人才團隊2個研究團隊,182名庫內高層次人才正在對接。
根據海珠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海珠常住人口中,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52.83萬人,占比為29.04%,高于全國(15.47%)水平。
不斷集聚的人才,持續激發創新的活力,“海納百川、珠聯璧合”人才品牌將愈發閃亮。
看恒心
“剛”“柔”兼備,“優”無止境
在海珠,一個關于地址的故事常被提起。
曾經,完美日記被一串地址難住了。
原來,按規定,口紅包裝盒上要寫企業的登記注冊地址,但當時完美日記所租賃的園區,地址名很長。
一個小小的口紅盒上,要寫一大長串地址,很丑,不符合品牌調性。
企業犯了難,找到了海珠區的首席服務官。
首席服務官接到求助后,立刻會同市場監管部門和所屬街道一起研究,最終通過縮短企業租賃合同經營備案地址,簡化了商事登記,也就是工商營業執照的地址,企業煩惱迎刃而解。
廣東少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斌又講了另外一個故事。
2021年底,少和生物選擇海珠落地,這是一家合成生物企業。
合成生物被視為引領生物制造變革和生物經濟發展的顛覆性技術,從國家到各省市,都在加快布局這一未來產業。
“就像生物版的樂高工廠,基因組就像一個個積木塊,我們用工程學的方式去拼接,這就是生物‘智’造。”王斌說道,少和生物希望實現合成生物學代謝病活體生物制劑的快速開發。
作為初創企業,從事的又是“燒錢”的生物醫藥行業,少和生物對資金的需求非常大。
就在艱難之時,海珠的“白衣騎士”出手了。
去年6月,少和生物獲得了海珠區屬國企數百萬元的天使投資基金支持。今年7月,海珠還支持少和生物牽頭成立廣州合成生物產學研技術創新聯盟。
這些都證明了“海珠合伙人”不只是一句口號,海珠是切切實實地與企業共成長。
像這樣的好故事還有很多,有了好故事,企業不僅擇海珠而棲,更舍得砸下“真金白銀”。
今年以來,海珠區共有576個重大投資項目。1—6月,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4%,增速排名全市前列,連續14個季度實現兩位數增長。
營商環境,“優”無止境。企業對未來發展的信心,折射出海珠堅持優化營商環境的恒心。
海珠經濟增速的來源,不是“硬打硬進”一味用剛,而是講究“剛柔并濟”的藝術。針對不同類型企業的特點,靈活運用政策工具伸出援手,是為柔。面對企業資金短缺等多重困難,直接真金白銀地幫助其破難題闖難關,是為剛。
與海珠同頻共振的人們知道,這種恒心,才是看不見的主角。
未來,不畏“行路難”方能乘風再破浪,海珠將錨定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奮力開創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
(南方日報)
振翅萬億新藍海 400余家上市公司角逐低空經濟賽道
來源:覽富財經網隨著滴滴的正式入局,低空經濟再度引爆市場。企...(723 )人閱讀時間:2025-10-14產業觀察:低空經濟“起飛”還需跨越哪些坎?
多地低空航線開航,低空經濟產業基金持續落地,產業鏈相關企業數...(729 )人閱讀時間:2025-10-13浙江南湖:低空經濟新賽道 如何“飛”入尋常百姓家?
(黃彥君 徐夢倩)無人機穿梭在高樓大廈間清洗墻面、直升機航線...(1008 )人閱讀時間:2025-10-11深圳: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最高獎勵不超過3000萬元
9月30日,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印發《深圳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839 )人閱讀時間:2025-09-30低空經濟報
微信二維碼
微信號:18026288868Copyright ? 2024-2024 低空經濟報 版權所有
備案號:蘇ICP備202302513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