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九號和空間站對接
在神舟十九號航天員們順利入駐空間站后,駐守了半年多的神十八乘組也終于確定了返回時間。
東風著陸場為了確保神舟十八號順利返航,已經做好了準備工作,神舟二十號也在待命狀態。
神十八返航途中究竟將面臨什么挑戰?他們能夠安全回家嗎?
神舟飛船
目前在我們頭頂浩瀚的太空中,有六位中國航天員,正在我國“天宮”空間站進行著一系列交接其他準備工作。
前不久,神舟十九號發射升空并和空間站順利對接后,神十九乘組的三名航天員也是成功入駐了空間站。
在神十八乘組的迎接下,新進入空間站的航天員們將在這里工作生活六個月的時間,而這也已經是我國空間站中的第五次“太空會師”了。
之后的幾天,六位宇航員都將會各自為自己后續的工作做好準備。
太空會師
對于剛進入空間站的神十九乘組來說,自然是需要在神十八這些“老人”的幫助下,盡快熟悉并適應空間站的工作生活。
而神十八乘組也要開始為了自己幾天后的返航,提前做好相應的安排。
按照官方的安排,神舟十八號預計將在幾天后的11月4日,從空間站返回地球,凌晨降落在東風著陸場上。
神十八11月4日回家
而到那時,神十八乘組也將刷新我國在太空中單次飛行時長記錄,達到193天之久。
在返航時間已經確定,回家倒計時也越來越近的情況下,神十八乘組也在抓緊時間做好一系列準備工作。
但在幾天后的返回途中,神舟十八號和航天員們還會經歷一段驚心動魄的旅程,他們會面臨哪些挑戰呢?
飛船返回模擬
自從我國的航天英雄楊利偉成功進入太空并返回以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和相關的技術,都有了相當大的進步。
時至今日,航天員們已經不需要像楊利偉那樣,在完全未知的狀態下經歷“生死時刻”了。
但載人飛船發射升空和返航,依舊是航天任務中最危險的時刻,期間還需要面對各自復雜且嚴峻的挑戰。
尤其是飛船返回途中,由于地球重力的作用,飛船的速度最高將達到大約7.8公里每秒。
飛船返回
在這樣的速度下,飛船進入大氣層時,要想保證航天員們的安全,必須對姿態做出精準的控制。
通過一系列復雜操作,得保證飛船有完美的再入大氣層角度,才能保證神舟飛船能夠穩定返航。
而這期間,飛船還會和大氣層劇烈摩擦,產生恐怖的熱量,這時飛船外表面的溫度可以達到上千攝氏度。
為了確保航天員們不會受到威脅,飛船內部的溫度必須時刻保持在舒適的范圍內,這就要求飛船的材料必須具有優秀的防熱性能。
為神舟飛船準備防熱材料確保航天員安全
我國航天的科研人員,專門為神舟飛船的外表面設計了防熱涂層,在降溫劑和燒蝕材料的共同作用下,飛船的溫度已經能得到穩定控制。
實際上在執行了多次載人飛船任務之后,我國的成功率一直都是100%,從未出現過差錯。
就連過黑障區、通信中斷這樣驚心動魄的難題,在我國航天科技的發展過程中,也早就得到了解決。
這次神舟十八號返航途中,也一定還會像此前一樣,在地面人員的迎接下,安全順利的回到地球。
不過這還只是在高空中,飛船面臨的考驗,那么度過這些難關之后,航天員們還將面對哪些問題呢?
之前航天員在地面人員迎接下安全著陸
度過堪稱最危險的時刻后,成功進入大氣層的神舟十八號,還需要在著陸之前,繼續進行嚴謹的制動減速調整。
通過不斷改變機動狀態,在減速降落傘和空氣動力共同作用下,飛船才能精準的著陸在東風著陸場。
為了迎接神十八航天英雄們的到來,我國東風著陸場其實已經做好了準備工作。
屆時神十八順利著陸后,就會以最快的速度到達飛船著陸位置,為航天員們提供各項保障。
東風著陸場做好準備
在航天員和地面人員的的共同努力下,神舟十八號到時候會采用5圈的快速返回方案。
在7.5小時的時間里,完成離開空間站和太空軌道、進入大氣層以及最終打開降落傘安全著陸的全過程。
而在這個關鍵時間節點,我國神舟二十號如今也正處于待命狀態。
為何神二十沒到發射時間也要這樣呢?
神舟二十號已經待命
雖然我國已經順利完成了許多次載人航天任務,航天科技也有了全方位的突破進展,但正如前面提到的,航天員們依舊要面對各種風險。
對于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我國來說,確保航天員們的安全,就是中國航天發展中的重中之重。
在我國航天事業的進程中,我國始終都采用“發射一發、備份一發”的做法,確保面對突發狀況能夠有備無患。
神舟飛船在酒泉發射中心
這次神十九發射升空后,其備份神舟二十號飛船就一直在地面上整裝待命。
一旦空間站中的航天員們出了什么問題,神二十就會在第一時間升空,去確保航天員們能夠安全順利返回。
如此全方位的應對措施下,神十八航天英雄們一定能夠安全順利回家。
期待神舟十八號航天員安全回家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能夠確保航天員們的安全,期待幾天后,神十八航天員們能夠凱旋而歸。
未來的征程中,中國航天還將繼續進步,航天英雄們也會向著月球和浩瀚太空不斷邁進。
信息來源:
光明網《準備就緒!神十八航天員將于11月4日回家》2024-11-01
華西都市報《神舟二十號正待命 可迅速發射執行應急救援》2024-10-30
澎湃新聞《以約7.8公里每秒的速度啟程, 航天員如何“精準到家”?》2023-11-30
廣州打造全國首個“人力資源服務+低空經濟”產業融合發展聯合體
近日,廣州在大灣區(黃埔)低空經濟產業創新中心成功舉辦一場聚...(858 )人閱讀時間:2025-10-15錨定低空產業!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產業聯盟合作交流會在增城召
10月10日,以“安全筑基·領航未來”為主題的粵港澳大灣區低...(643 )人閱讀時間:2025-10-13從賽場到秀場:UTO悠途上海時裝周首秀開啟“戶外貼身第一層”
2025年10月12日,上海時裝周的舞臺上迎來了一位特殊的“...(842 )人閱讀時間:2025-10-13金山區聚焦“研發、制造、應用”全鏈布局 加快低空經濟產業發展
?一是構建協同發展產業生態。牽頭組建“華東低空經濟產業聯盟”...(844 )人閱讀時間:2025-10-11低空經濟報
微信二維碼
微信號:18026288868Copyright ? 2024-2024 低空經濟報 版權所有
備案號:蘇ICP備2023025135號